第七章 惊魂夜(1 / 3)

包拯的母亲包大娘多年行医,也精通仵术,常帮庐州衙门破解案情。这次涉及到高丽太子之死,有关国事,她不由得更加紧张专注,将凶案现场里里外外探查明白。

她做仵作许多年,也见过很多惨烈的死者。然而这次的死者惨状仍然令她心惊,不但几乎面目全非,而且有种一时难言的怪异之处,仿佛凶手除去夺人性命外,还抱有某种怪异的目的。

公孙真忙忙派人来请包拯母子,先入府衙内向众人说明验尸结果。包大娘走进花厅,但见庐州官府众人与高丽使团分坐两列,虽然身份尊贵,她也并不打怵。

包大娘整理思绪,缓缓踱步走入列座中间,正要说话,目光却轻轻一闪,不由得聚眸看向某处。

短暂的凝视下,端坐上位的素姬郡主并未抬眸,也无动容,好像在静静思考什么。

包大娘又看了一眼下手边静坐的人们。虽然改了装束,华饰加身,她还是隐隐看出当日姿容。

“这两人不是……”包大娘心中轻震,想起那天自己在街上支糖水摊子,有一对似是悄悄潜出森严名门出来密会的俊秀男女,当时就看他们有些隐秀的异域姿容,不太像是汉人,果然……

包大娘连忙收拾神思,咳了一声,转开视线。

崔光浩则微微抬眼,睫影垂秀,掩去眸中微光。

他看了一眼这个有些面熟的暮年妇人,移开眼神,整个人秋水无漪。

包大娘说道,“太子殿下是失血而死。他身上至少有四十处伤痕,每道伤痕纤细斜深,切割极狠,虽然浑身看不到面积较大、看似致命的伤口,但这些伤口足以要他的命。”

有人轻轻嘶声,大家神色沉重。

“房间内凌乱一片,桌椅倒塌,应是混乱打斗或者踉跄冲撞造成。太子殿下也许和凶手搏杀过,或者惊吓过度胡乱撞翻,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说明凶手对他造成了巨大恐惧冲击或压制。”

公孙真越听越心寒,两手互抓,一个劲儿乱搓手背。

“主要是……”包大娘走过众人身前,转过身来,“现场抓不到闯入踪迹,比如带血脚印,或是其他人的发肤衣裳残片之类的,真是很难判断凶手情形。”

“没错。”包拯起身,向众人行礼说道,“现场是一个密室。太子殿下早前吩咐门窗紧关,无论进出都不可能不留下痕迹或发出动静。而且太子惨叫过后,众人第一时间闯入房间,如果有可疑之人,必然暴露在众人面前。”

“够了!”李希拍案而起,打断了包拯的推断。

“我皇兄贵为太子,竟死在你们大宋境内!”李希此刻不想讲道理,而是肆发怒火,按剑疾步走过来,问到公孙真脸上去,“在你治下竟允许刺客直入来仪阁?!”

“啊,这个……!”公孙真向后仰身,连忙解释,“下官清查护卫人手,不敢有分毫懈怠,从没发现异样啊!或许……或许凶手是乔装混进来的!”

“呸!”李希怒骂道,“现在出事,你来说这些废话敷衍!本王今日绝不饶你!”

李希赫然拔剑,没有一点玩笑意思。公孙策立刻起身护住父亲,身后侍立的沈良也立刻拔刀。

场面惊变,包拯也急了,连忙抢上来试图劝解。

抢先按住李希的是崔光浩。他立刻离座,一步上前按住七皇子刀鞘,“殿下息怒。公孙大人是朝廷命官,不可随意加害。现在案情复杂未明,还是要尽快探破真相,捉拿凶手要紧。”

李希感觉到崔光浩的力道,他并没有刻意发力,却已经浑然压制住自己的刀锋。李希神色一冷,侧过眼神冷冷看着崔光浩,“你倒是沉得住气。”

崔光浩隐觉话意不对,神情仍如雪水幽风,谦恭不动,“殿下,杀害太子的凶手必须要找出,这是首要大事。”

“正是。”李希正要说什么,忽听身后清婉声音,不急不躁,既安抚又有些许压迫。

众人看去。素姬的姿容在灯下更显幽美,继续说道,“一切尚未明朗,也不知道凶手的动机。万一凶手正是想挑起大宋与高丽不和,你这样做岂不是遂人所愿?”

李希看了一眼素姬,又瞥了一下崔光浩,猛地抽回手腕,收刀入鞘。

“殿下莫急。”包拯也不怕气氛凝重,上前说道,“此事要谨慎分析。刚才我与母亲查看现场时,发现一些奇怪的痕迹,也许会对凶手原形有所指引。”

“痕迹?”众人错落发问。

在护卫簇拥下,众人回到凶案房间,尽量不触碰弄乱现场之物。李岗遗身已经抬走,地上有一大片明显的残血。

“就是这里。”包拯蹲下来,指着倾倒桌腿。当他推断谜案时,总是认真利落,绝不放过真相。

众人看到桌腿上有许多凌乱划痕,其中有一个活生生挖划出来的“十”字。

“太子的手指有血淋淋的磨损,指甲也刮没了一半。”包拯说道,“我想这就是徒手划字的结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