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6章 双黄精品(2 / 4)

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12 字 2个月前

场,食盐资源非常丰富,而当时的煮盐工艺也已经比较先进了,可以煮出质量相当不错的精盐。

只是可惜官办盐场考虑的问题并不在于提高盐的质量,而是如何贪墨,如何让自己口袋里的银钱鼓起来。

盐场生产食盐,一般都要经过好几道的工序,主要目的就是去除最初晾晒出来的粗盐里所含的各种杂质,这些杂质不仅让食盐看起来不那么白,而且会让口感变得更加苦涩,并且用粗盐加工的腌制食品,常常会因为这些杂质而最终影响口味与质量。

盐场原本出产的官盐最初都是符合官定的质量要求的,但是各级盐务官员为了贪墨,每经过一道关卡时,就会往加工好的官盐里再次掺入成本更低的粗盐成份,每个做这件事情的人,都会认为,我只掺进去一部分而已,口味的变化理应不会太大,而这其中的差额也就进入了自己的腰包。

问题却在于,每一级的盐务官员都会这么做一次,一轮轮下来,最终能够投放到市场上发卖的官盐,少则掺杂了一半的粗盐、多则几乎就成了原来的那种粗盐。

老百姓平时吃些这种盐,也就口感差一些算了,但是,腌咸蛋要用它们的话,所带来的成品质量的风险却是难以掌控的。

秦家第一次是专门去买了地方上盐民自己熬制的私盐,没有特意掺杂的流程,按照标准化的工艺生产出来,就是民间俗称的精盐,只是买卖精盐,都算是犯法的。

秦家的咸鸭蛋的名气已经传出去了,如果接下来要全部买这种私盐来腌制咸蛋的话,一是用量有点大,这种私贩精盐的价格不低,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好多;二是买太多的这种私贩精盐,万一被官差抓住,也会被扣上买卖私盐的罪名。所以秦刚提出,还是安全起见,直接先买回既合法又便宜的官盐,再来自己想办法加工。

秦福买回家后,天色刚晚,秦刚也与小妹已在厨房把东西器具都准备好了。

先用大盆将一小包粗盐倒进去,加了水使劲地搅拌化开,再放置一段时间,先把那些中间明显掺杂的沙土杂物沉淀到盆底,然后找了一块相对比较细密的布,将盆子里的盐水倒在上面,过滤出了一盆相对干净的盐水。

但是这样的盐水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影响口感的杂质,要想分解掉它们,便需要再做两遍特殊的工序,第一步是加入草木灰进行搅拌,使得盐液里除了草木灰之外,还会新生成一些沉淀物,再次通过细布将其过滤掉。

然后再向浓盐水里加入石灰水,等到再出现了沉淀物之后,再一次过滤。

那边小妹已经将炉火烧起后,秦刚将最后过滤出的干净盐水倒入了砂锅里,让小妹保持着火头不能太大,并用一根木棍在锅里反复地搅拌,慢慢看到砂锅里的水份蒸发减少,锅底便出现了白色的固体时,再将砂锅抬高,炉火也压小,利用之后的余热将锅内的水份继续蒸发掉,慢慢地,一片洁白细腻的细盐就在锅底结晶出来了。

秦福看了不由地惊讶道:“哎呀,这提出的可要比市面上买的精盐要净白多啦!”

小妹看着细白的精盐出现,歪着脑袋问:“那我们提炼出来的这些精盐,能不能也在咱家的铺子里卖呢?”

秦福摇摇头说:“这可使不得,卖盐需要向官府买盐引,私下卖盐要被抓去见官的。”

秦刚也说:“我们提出的精盐就专门用于我们自己腌蛋使用,这样我们的咸蛋口感会更好。而且别人只知道我们家买的是官制粗盐,他们如果也用粗盐去腌咸蛋,自然是比不上我们家的品质。”

那边父女俩便觉得这样的安排非常之好。

看懂了方法,秦福便催着秦刚回屋去看书,他和小妹就接下来把所有的粗盐慢慢地做成精盐,再用瓦罐小心地装好。

第二天一早,秦刚就带了秦福准备好的礼物——两包双黄咸鸭蛋以及一小包精盐去了秦家庄,精盐还是秦福关照带上的。毕竟,这么细白的盐,也算得上是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了。

在庄民指引下,很快就找到了秦观的住处。在门口通报了要拜见徐夫人。不一会儿,就被一位老妈子带了去。

一会儿,徐夫人笑眯眯地从后堂出来,走进客厅。

秦刚赶紧上前见礼说:“学生秦刚见过孺人。”

这些天看书,才想起宋人对朝廷命官夫人的正式称呼应该是孺人。

果然,徐夫人听了很是开心,说:“秦小郎身体好得这么快啊!快请座,看茶。”

下面仆人端上香茗。

秦刚便送上带来的东西说:“上次感谢孺人借了钱帮我家度过难关,父亲用此钱不仅先还掉了欠债,又得以做为本钱,买了一些新鲜的鸭蛋,做成了红心咸鸭蛋。原本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,但是昨日里从中挑出了较为少见的双黄蛋两包,父亲叫我赶紧送来。都是一些粗鄙之物,聊表感激之情,还望孺人不要嫌弃。”

徐夫人有些好奇:“我倒是听说你家的红心咸鸭蛋这两天卖出了名气,不过这双黄蛋又有何讲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