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章 宴会(1 / 2)

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1138 字 1个月前

夜幕降临的时候,几辆马车停在了李府的大宅前,片刻后又重新起行,汇入青石板街上的车流里。

最前方的马车上,代表李家长房出行的顾怀想了想,向一旁的宋掌柜问道:“类似这样的宴会,每年都有很多么?”

“的确不少,”宋掌柜点点头,“尤其是接近朝贡的时候,三天一请五天一宴很常见,其实也就是大家通通气,好分定明年的市场,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惯例不过今年倒是没什么好议论的。”

的确没什么好议论的,朝贡份额都快被李家吃完了,如果没有意外,明年李家也不可能把吃下去的吐出来,其余几家大概率要在将来几年被彻底挤出去,然后李家便是苏州唯一的皇商。

自然,朝贡的生意组成部分有很多,大到丝织品瓷器,小到锅碗瓢盆,土地贫瘠的大辽什么都缺也就什么都要,要不到还要撒泼调动大军压境,其实仔细想想好像跟土匪也没什么区别。

自从大魏开国以来,辽国这个邻居就一直让大魏头疼不已,打了无数次仗,一开始大魏压着大辽打,后来大辽压着大魏打;谈判了无数次,什么黑山之盟古原之约之类的,签完了过不了多久就要反悔,撕了再打过。

就这么谈了又打,打了又谈,百余年来从未消停,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个国家结构问题,大辽自草原建国,没有自己的手工业和农业,经济结构严重失衡,虽然骑兵无敌,但除了牛羊肉什么都缺,他们不种地不纺纱,而且就算想学也学不会,要想得到生活必需品,便只能通过两种途径,一种是交易,第二种是抢劫。

在唐末藩镇割据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辽人一般选择第二种方法,来得快又方便,但大魏建国之后,大辽逐渐意识到自己继续这样抢下去,很有可能是会亏本的。

毕竟大魏打仗虽然不怎么样,但以大辽的国力要灭魏也够呛,每天边境线上打生打死,抢回来的往往还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,比如想抢几匹布结果弄回来口锅之类的而且辽人虽然好战善战,但也只有一个脑袋,而抢劫这种事情是刀口舔血的勾当,一个不小心就得死在战场上,实在不划算。

面对这种情况大魏也很烦恼,或者说谁家摊上这么个穷邻居都会烦恼,家里要啥啥没有,一需要用就过来借,借了不还也就算了,借不到就要翻脸,翻脸了自己还打不过

后面也不知道是大魏朝堂的哪个天才一拍脑袋说让大辽入贡吧,这事儿才算是勉强得到了解决。

之前顾怀在地摊淘来的旧书上读到这段的时候差点没笑出声,可没想到一转眼他现在都半只脚蹚进了这摊浑水里。

想着些有的没的,马车里一时沉默下来,今晚会出席的除了顾怀和几位得力掌柜,连二房三房的几位成员都在马车上,其他几家也大概会是这样一二十人的规模,毕竟这种宴会有一定的社交属性,也是将自家后辈介绍给其余几家的场合。

最终还是宋掌柜打破了沉默:“明儿最近在算学一道大有长进,如今都能帮着铺子里算账了多亏了姑爷费心教导。”

想到某个在书院里最有算学天赋的小胖子,顾怀笑了笑:“让宋明去算账,终究还是有些屈才了,我倒是觉得以后他若是醉心算学,未必不是另一个张衡或者祖冲之。”

“不瞒姑爷,是我孤陋寡闻了,这两个人是”

“万古流芳的数学家,”顾怀笑了笑,“不过宋明年纪尚幼,还有些贪玩,以后的事说不清楚的。”

“呵呵,姑爷说的是,这些天书院停课,那小子都快玩疯了,我也是实在看不下去才让他去铺子帮忙”

“其实书院里有很多有天赋的孩子,比如宋明算学天赋过人,比如刘清两兄弟出口成章,再比如李子卿,”某个喜欢穿红裙的小姑娘浮现在眼前,“对哲学的领悟很快,我觉得再过段时间可能我就没什么能教的了。”

“姑爷这番话想必还有下文?”

“是的,我不太希望他们来书院只是为了识几个字,而是有更高更深的追求,”顾怀顿了顿,又无奈地摇摇头,“其实我也知道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些过分,毕竟没有人寄希望于他们去科举,只是在年少贪玩的时候来书院里读一下书,以后终归还是要当伙计、掌柜。”

他轻声道:“但既然做了他们的先生,又怎么能不希望他们去过另一种人生呢?”

宋掌柜微微动容,之前还存在的些许对于顾怀教学的质疑,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这终究是个会为学生打算的先生光这一点,就胜过了多少言语。

宋掌柜微微抬头,坐在对面的顾怀正掀起车帘看着繁华的街道,外面的灯光照在他的侧脸上,勾勒出明朗的线条,这个之前在李府一直深居简出,最近一段时间突然代替李明珠站出来的书生,形象在他心里丰满了许多。

他想了想,压低了些声音:“或许姑爷该小心一下二房三房才是。”

顾怀收回目光,神色平静:“怎么说?”

“自从朝贡出了问题之